何怀远少将: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与智慧
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与智慧
授课导师:
何怀远将军 国防大学教授
课程背景:
越是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,越是为事所困、焦头烂额之时,我们越要保持冷静,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,而不能头疼医头、脚痛治脚。如何提供自己的全局观、大局观及抓住问题本质、牵住牛鼻子的本事呢?不妨学学《论持久战》所饱含的精神与智慧。《论持久战》体现的是毛泽东同志身处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敏锐、睿智和贯通古今、洞察全局的理论创新胸襟,在正确的理论引领之下解决迫切的实际问题;坚信人民和民族事业的正义性,以扬优避劣的方式灵活应对,挖掘已有或潜在的优势要素与积极因素,于变局中开新局 ;逐渐积累局部优势,推动其向全局转化并最终获得全局优势,这些是处理问题要遵循的方法与路径。
课程收益:
本课程,何怀远将军将系统介绍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: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,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,“速胜论”是错误的;我弱中有强,日强中有弱,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,“亡国论”是错误的;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,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、速决的、外线的作战,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,积小胜为大胜;经过战略防御、战略相持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,最终战胜敌人。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,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,其方法论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不朽价值。
适合群体:
本课程适合政府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、企业管理者、军事爱好者,以及对毛泽东思想感兴趣的人。
授课时长:
本课程授课时长为3-6小时(6小时/天)
课程纲要:
第一讲: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
1、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;
2、国民党政府对曰妥协退让;
3、共产党人高举抗曰救国旗帜;
4、民族存亡时刻的“政治军事近视眼”;
5、对十个月全面抗战的理论思考。
第二讲:抗日战争制胜的军事战略方针
1、必须确立认识中日战争力量的科学方法论;
2、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;
3、抗日战争制胜的战略方针只能是持久战;
4、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必将经过三个阶段;
5、抗日战争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。
第三讲:抗日战争制胜的战场作战方针
1、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;
2、准确把握战争的军事目的;
3、持久战战略方针指导下的战场作战方针;
4、抗曰战争战场作战方针的基本要求;
5、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及其关系;
6、消耗战与歼灭战的辩证关系。
第四讲:抗日战争制胜的政治总方针
1、抗曰战争的政治目的;
2、兵民是胜利之本;
3、政治动员是抗日战争的头等要事;
4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政治保证;
5、为永久和平而战;
6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。
第五讲:《论持久战》的巨大历史贡献
1、四大预见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指明方向;
2、为抗日战争胜利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、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;
3、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;
4、扭转国民党抗战指导的“最高战略方针”;
5、提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必胜信心的宏韬伟略。
第六讲:《论持久战》的理论贡献
1、正确认识敌我战争力量的科学方法论;
2、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规律及其战略战术论;
3、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辩证统一的光辉典范。
第七讲:中华民族复兴的智慧源泉
1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;
2、战争风险依然存在;
3、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,建设世界一流军队;
4、打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久战。
第八讲:《论持久战》与经营的关系
1、穿透现象抓住本质;
2、短期主义VS长期主义;
3、战略往往取决不做什么;
4、技术上的胜利掩盖不了战略上的失败;
5、胜利是在正确方向下坚持的结果。
何怀远将军简介:
何怀远,男,1956年12月出生,1974年入伍,先后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、南京大学,获哲学博士学位,现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防大学首届“名师名家”,少将军衔,“军中哲学”理论研究的领头人。曾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主任、训练部副部长、科研部长,党委常委,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》主编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兼任: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,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全军院校政治工作教学联席会主任委员。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、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。何怀远作为首要参与人或完成人,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、军队级教学成果奖3项、研究成果奖4项,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、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,2014年被授予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。在《哲学研究》《求是》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。出版的著作有:《欧洲社会历史观:从古希腊到马克思》(黄河出版社,1991年);《发展观有价值维度——生产主义的批判与超越》(社科文献出版社,2006年);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与策略研究》(解放军出版社,2007年);另有主编的全军院校统编教材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(第一主编,解放军出版社,2003年)、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(第三主编,解放军出版社,2005年)、译著《理解马克思》(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