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余莉:传统文化十二讲
《传统文化十二讲》
授课导师:
刘余莉 中央党校教授
课程背景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,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多年之久,仍然充满生机。在当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必须首先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
课程介绍:
国家及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刘余莉老师将从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开始,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当世所必需,以期达到破邪显正的目的,并使人们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、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及迫切性。本课程亦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、安身立命、心理调适、中国式管理、社会和谐等相结合,剖析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,凸显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特点,并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——传统美德和大根大本——孝亲尊师,重振孝道与师道尊严,倡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救起。
授课时长:
本课程授课时长为一天(6小时/天)
课程纲要:
第一讲:传统文化八问
1、什么是文化?
2、传统文化是不是已经过时了?
3、近代经济科技发展缓慢,是传统文化导致的吗?
4、传统文化是愚民的精神鸦片吗?
5、礼教是吃人的吗?
6、中国古人不重视制度建设吗?
7、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是什么?
8、中国的发展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吗?
第二讲: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
1、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!
2、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生幸福的要义?
3、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!
第三讲:福自己求,命自我立
1、如何言语?
2、敬人、敬事、敬物
3、做情绪的主人,而不是奴隶!
4、如何面对人生的诱惑?
5、不怕恶念起,就怕自觉迟!
6、他人之过还是自我之过!
第四讲:心态改变命运
1、心理失衡,人就会跑偏!
2、遭遇挫折,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!
3、转换压力,拒绝忙、盲、茫!
第五讲:道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
1、做有道之人,守幸福人生!
2、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!
3、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意义。
第六讲:孝道,过时了吗
1、为什么要重视孝道?
2、儒家“孝”的合理内容!
3、孝亲观念衰退的原因!
4、弘扬传统孝亲美德在当代的价值!
第七讲:重振师道尊严一、尊师与明德
1、尊师与传道;
2、尊师与治国;
3、尊师与平天下。
第八讲:正己化人:管理之道的最高境界一、治国之道
1、管理之道;
2、致富之道;
3、理财之道;
4、道中之道。
第九讲: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之根
1、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;
2、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;
3、传统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;
第十讲: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1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;
2、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
第十一讲:弘扬中华文化乃当世之必需
1、实现民族复兴,促进世界和平,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
2、如何实现文化复兴,树立文化自信;
第十二讲:传统文化,从根救起
1、礼法合治,德主刑辅;
2、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;
3、冬至祭祖的含义。
老师简介:
刘余莉,现任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哲学部教授、伦理学博士生导师,中国伦理学会理事,《人民网•理论版》文化教育专家,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,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价值,尤其是先秦儒家伦理与当代西方美德伦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,特别是对《群书治要》的研究与弘扬,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,著述颇丰。在英国牛津Blackwell 的Th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(《中国哲学》,A&HCI期刊,即国际通用的艺术与人文类目录索引期刊)和Th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(《应用哲学》)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文集中发表英文论文7篇。在国内的《哲学译丛》《世界哲学》《哲学动态》《道德与文明》《伦理学研究》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》《中共中央党校学报》《人民日报》 《光明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《学习时报》理论版头条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《精神文明导刊》《青少年导刊》《思想政治研究》等全文转载。参著著作《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——立志 勤学 修身》(丛书主编夏伟东,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)曾荣获“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”;参著著作《道德建设论》(罗国杰主编,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)曾荣获国家“五个一” 工程奖;第18届(2007年)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评委。2015、2016、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“从《群书治要》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”“从《群书治要》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”“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——孝亲尊师”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,助推“东学西渐”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