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艳红:网络暴力影响及治理七讲
刘艳红《网络暴力影响及治理七讲》
授课导师:
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
课程背景:
文明需要培育呵护,网络不容暴力撒野。任由网络抹黑、网络暴力蔓延,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。只有利剑出鞘、重拳出击,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,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、呵护健康精神家园。“天下苦网暴久矣!”来自网友的一句感慨,道出了治理网络暴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
课程收益:
刘艳红老师将围绕:网络暴力的成因,发展态势,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,及时预警网络暴力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;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,加强重点群体救助保护;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,及时清理处置涉及网络暴力的评论、弹幕等内容;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、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,严肃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网站平台;强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导,推动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友善评论、理性发声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讲解。
课程时长:
本课程授课时长为3小时(6小时/天)
课程纲要:
第一讲:当前网络暴力的生发态势与成因分析
(一)网络暴力的概念界定与典型特征
1.网络暴力的概念界定
2.网络暴力的典型特征
(二)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与最新态势
1.网络暴力的多元表现形式
2.网络暴力的最新发展态势
(三)网络暴力的生成机理与多重危害
1.网络暴力生成机理的多角度阐释
2.网络暴力危害结果的全方位解读
第二讲:网络暴力治理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困境
(一)我国网络暴力治理现存主要问题
1.“流量为王”的利益驱动
2.“网络水军”的屡禁不止
3.“按闹分配”的舆情处置
4.“法不责众”的群体效应
5.“息事宁人”的被害沉默
(二)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
1.立法规定滞后模糊
2.执法取证溯源困难
3.司法程序不当限制
4.平台监管权责失衡
5.网络素养培育不足
第三讲:网络暴力治理的域外经验与有益启示
(一)美国:各领域并进治理模式
1.美国网络暴力治理模式概述
2.美国网络暴力治理经验的启示
(二)日本:多方主体参与治理模式
1.日本网络暴力治理模式概述
2.日本网络暴力治理经验的启示
(三)韩国:多方博弈共建治理模式
1.韩国网络暴力治理模式概述
2.韩国网络暴力治理经验的启示
(四)德国:多元协同治理模式
3.德国网络暴力治理模式概述
2.德国网络暴力治理经验的启示
第四讲:网络暴力治理的理念更新与路径调适
(一)网络暴力治理的核心理念确立
1.当事人保护主义的治理理念
2.多措并举的积极治理理念
3.标本兼治的源头治理理念
4.对症下药的精准治理理念
5.软硬互补的综合治理理念
(二)网络暴力治理的本土路径建构
1.网络暴力的事前监测预防机制
2.网络暴力的事中干预处置机制
3.网络暴力的事后制裁救济机制
第五讲:网络暴力治理的权力配置与责任承担
(一)网络暴力治理的政府权责
1.完善网络暴力治理的法治规范体系
2.优化网络暴力治理的监管机构职能
3.提升网络暴力治理的技术监管能力
(二)网络暴力治理的平台权责
1.治理前端搭建平台规则体系
2.治理中端释放平台处置活力
3.治理末端盘活平台多元效能
(三)网络暴力治理的公民权责
1.全方位提升自身网络素养
2.严守言论自由的义务边界
3.规范与约束自身网络行为
第六讲:网络暴力治理的立法对策与重点关照
(一)网络暴力治理的实体层面立法完善
1.制定防治网络暴力专项法律规范
2.民事、行政与刑事责任的有效衔接
3.严密刑事法网并提高个罪法定刑
(二)网络暴力治理的程序层面立法完善
1.优化网暴案件的溯源取证规则
2.完善人格权侵害行为禁令制度
3.修订侮辱罪、诽谤罪的追诉方式
(三)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的立法完善
1.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》设置“网络欺凌防治”专章
2.建立协同联动式校园网络欺凌防范、干预和救济机制
3.加大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的惩治力度
第七讲:关于完善网络暴力治理的立法修正建议
(一)民法的立法修正建议
(二)行政法的立法修正建议
(三)刑法的立法修正建议
(四)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修正建议
老师简介:
刘艳红,女,1970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,法学博士、博士后,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,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《政法论坛》主编,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,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、获得国家级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称号,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”计划。先后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,北京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,武汉大学法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,曾赴德国萨尔大学法学院访问。自1992年7月,先后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、武汉大学法学院、东南大学法学院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,其间于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,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。2021年12月31日,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召开学校聘任决定宣布会议,刘艳红教授任院长。主要研究领域:刑事法学、民行刑一体化、监察法、大数据和互联网法学。 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中国法学》《法学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,出版学术著作《网络犯罪的法教义学研究》《实质刑法观》《实质犯罪论》《实质出罪论》《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》《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》《预惩协同型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战略研究》《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》《中西刑法文化与定罪制度比较研究》等多部,主编教材《刑法学(上)》《刑法学(下)》《刑法学(总论)》《刑法学(各论)》等多部,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等奖、江苏省第十二届和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、江苏省教育先进个人工作者(优秀共产党员)等。